在经历“艰难一战”后,石破茂政府是走是留?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23日下午,日本首相石破茂对媒体表示,他此前并未谈论过自己的去留问题。
当天稍早有媒体称,石破茂向周围人士透露,有意在8月辞去日本首相一职。不过,石破茂下午表示,媒体关于他本人将辞职的报道“全都没有事实依据”。
7月20日,在日本东京自民党总部,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会见记者。新华社发
此前,日本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落败,石破茂内阁因此备受压力。所带领的执政联盟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沦为”参众两院少数党、支持率跌至新低,在此背景下,石破茂为何仍坚持留任?对此,南方+记者专访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
01
石破茂被“逼宫”后为何仍坚持留任?
7月20日,日本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中落败。加之去年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也遭落败,导致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都未能取得过半数席位。
石破茂内阁未能实现选前提出的参议院过半数目标,且在选前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0.8%,濒临“下台水域”,是其执政以来的最低值。选举过后,石破茂内阁备受压力。有报道称,自民党内开始出现要求石破茂辞职的呼声。
7月20日,选民在日本东京的一处投票站参加投票。新华社发
在日本历史上,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和安倍晋三都曾因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利而辞职。石破茂为何选择留任?
张玉来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自民党内存在首相“换人”计划,但今天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明,该计划无法成行。
张玉来介绍,参议院选举结束后,自民党内要求石破茂辞职的声音来自两股力量:
一是自民党原“茂木派”。媒体报道,原“茂木派”中坚力量及年轻议员23日开始签名行动,要求召开自民党“两院议员总会”,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
二是党内具有影响力的高层人士。消息人士透露,现任自民党最高顾问的麻生太郎日前对周围的人表示,“不能允许他(石破茂)继续任职”,想要将石破茂拉下马。
张玉来指出,石破茂上台后内阁支持率一直不高,参议院选举后更逼近20%的“危险水域”,这意味着石破茂内阁实际已失去继续领导自民党的合法空间。然而,石破茂遭遇党内“逼宫”后,仍宣布继续留任,说明自民党在首相“换人”的关键问题上遇阻:缺少“后继者”。
02
自民党遭遇了什么?为何没有“后继者”?
张玉来介绍,围绕谁将成为石破茂的“后继者”这一话题,目前存在一些热门人选——
曾在去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输给石破茂,但呼声依然较高的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
出身政治世家,且在近期日本“米荒”事件中积极展现政治手腕的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
参议院选举后积极表态,要求自民党更换领导班子的前数字化担当大臣河野太郎等等。
不过,石破茂23日与自民党高层人士会谈后,仍宣布继续留任,这可能意味着在自民党“大佬”们眼中,上述人选都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对此,张玉来表示,自民党内存在的问题已积累到十分危险的地步。
7月21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东京自民党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言。新华社发
以自民党为核心的政权在众参两院拿到的席位均未过半数,这是自民党1955年建党以来的首次,该党多年“独霸”日本政坛的局面不复存在,而多个小党派近年来不断崛起,日本政坛进入了多党林立的新时代。
这给执政的自民党带来很多难题。
“若石破茂下台,自民党推选新的首相人选时,将不得不与在野党进行妥协,或是找新的政党进行联合执政,否则连首相任命都无法在国会上通过。此外,该党提出的议案,未来也可能出现难在国会获得通过的情况。”
张玉来进一步指出,自民党面临的更大难题来自该党内部。当前,自民党内部对立十分激烈,且因为党内丑闻频发,党派形象持续受损。
“自民党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是否能实现自我重建。”张玉来说,“‘黑金’丑闻发生后,自民党告别派阀政治,这固然消除了积弊,但也使得自我重建变得愈发复杂。自民党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的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改变现状。然而近期发生的事件说明,党内高层认为这一人选还不存在。因此,党内高层选择妥协,让石破茂‘再撑一下’。”
03
未来日本是否又将面临“走马灯换相”?
事实上,在当下的日本,遭遇困境的不只有石破茂和自民党。
23日,日本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尘埃落定。根据两国达成的新贸易协议,美国将向日本征收15%的关税,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此外,日美双方就通过日本企业在半导体、钢铁、造船、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投资,加强与美方供应链合作、保障经济安全达成一致。
7月23日,在日本东京街头,一名工作人员分发报道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的《读卖新闻》特刊。新华社发
有舆论对此评价,美国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对象国。日美关税谈判后,虽然美国将原定对日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由25%下调至15%,但仍高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前的水平,这一结果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如果日本民众认为该协议内容仍不充分,可能会对在参议院选举中大败、根基动摇的自民党政权造成进一步打击。
张玉来指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国内经济一直疲弱,被称为“失去的30年”。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不仅对主要靠外需拉动的日本经济带来新的挑战,还导致全球产业链变得支离破碎,使得近年来高度依赖全球化运营的日本企业遭受打击。
日本经济复苏的另一难题在于日美安保同盟带来的负担。张玉来介绍,岸田文雄执政时期,提出到2027年将日本国防开支增至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即达到美国此前要求北约成员国达到的国防开支水平。如今这一计划尚未“落地”,特朗普又对北约成员国提出国防开支达到国民生产总值5%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日本是否要继续跟随?日本经济是否还“撑得住”?
张玉来进一步指出,日本除存在经济复苏压力外,政治格局的改变也令人担忧。随着多党林立的情况出现,日本政党愈发倾向于“大众迎合主义”,即在政治主张上变得更加“短视”,仅聚焦社会关心的短期问题。
“当下,选民关心什么,政党就主张什么。例如在日前结束的参议院选举中,日本民众对输入性通胀造成生活压力上升感到不满,各党派就集中讨论消费增税问题,但对财政平衡这样的结构性问题置之不理。”张玉来说,“这将给日本的经济运作带来很大障碍。即便有人提出进行深刻的改革,也很难在国会上通过。”
接下来,日本政坛是否将再一次迎来动荡和混乱的“战国时代”?
张玉来指出,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目前暴露出多重问题,该国政局不稳定的概率正在上升,政治动荡风险正在增加,民粹主义正在抬头。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日本首相“走马灯”式轮换的景象,可能又将在该国出现。
采写:南方+记者 泠汐
策划:陈梅玉 冯颖妍
北京股票配资网,明利配资,配资公司100强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